山西地處大陸東岸中緯度的內陸,東距海岸雖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東部山嶺阻擋,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弱,在氣候類型上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北部由于受
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比較寒冷;南部受到從
河南黃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濕氣團的滋潤,比較溫和;南北氣候差異明顯。氣候特征是: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夏季南長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氣候多變,風沙較多;秋季短暫,天氣溫和。全境
日照充足,熱量資源較豐富;災害性天氣較多,“十年九旱”;晝夜溫差較大。
山西植物資源豐富,已知的維管植物有270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種。山西南部和東南部是以落葉闊葉林和次生落葉灌叢為主的夏綠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區;中部是以針葉林及中生的落葉灌叢為主、夏綠闊葉林為次分布區,是森林分布面積較大的地區;北部和西北部是溫帶灌草叢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區,森林植被較少,優勢植物是長芒草、旱生蒿類和檸條、沙棘等。山西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
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連香樹、翅果油樹、水曲柳、
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藥用植物有1000多種,廣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較著名的有黨參、黃芪、甘草、
連翹等。
山西適合種植的苗木 山西氣候相對寒冷,適宜發展以仁用杏為主的干果經濟林。靈丘南部局部區域,由于海拔較低,形成一定的小氣候,可以栽植花椒、核桃、柿子等干果經濟林樹種。
大同新榮區適合種樟子松、
油松、
白皮松等針葉樹種和楊樹、柳樹、
榆樹、槐樹等闊葉樹種,山西還適合栽植核桃、
蘋果、梨等,要與鄉土樹種為主。山西的生態環境治理和改善需要全國各地幫助與支持,山西省需要美麗來裝飾,需要綠色來點綴,需要引進新品種、培育良種壯苗、增加生物的多樣性,但山西省也需要開發市場,把山西的優質苗木銷往各地,增加物種的交流和提高苗農的收入,特別是把山西的油松、華北落葉松、白皮松、樟子松、樟河柳等鄉土樹種推向
北方苗木市場。
山西苗木產業的發展 現在山西省苗木生產面積由 “十一五”的45萬畝發展到2011年的80萬畝,總產苗量50億株,年可出圃合格苗木15億株,基本可以滿足全省荒山造林和發展經濟林的需求。山西省根據全省造林綠化實際需要,加大優質大苗、經濟林苗木、鄉土樹種苗木、灌木林苗木培育力度。并且,形成區域特色明顯、經營主體多樣的種苗生產布局。目前,全省形成了晉北以樟子松、華北落葉松、油松等針葉類苗木為主,中部以
國槐、
白蠟、白皮松、檜柏等園林樹種為主,晉南以華山松、
毛白楊、柿樹等鄉土樹種為主,比較合理的種苗生產布局。基本形成了以國有性質苗圃為骨干,鄉村集體苗圃為補充,民營個體苗圃為主體的社會化、多元化、專業化、產業化的苗木生產大格局。